公務員
事業單位
衛生系統
教師招聘
社區招聘
國有企業
其他招聘
問題:
一、“給定資料1”中,青年畫家為玉陵湖大橋作畫并題名《巧》。請你談談玉陵湖大橋“巧”在哪些方面。(10分)
要求:全面、準確、有條理,不超過250字。
【參考答案】
1.設計理念巧。采用內傾10度的提籃拱橋方案,橋梁在景觀上優雅靈動,有力量美和跨越感,與自然景觀相融合;另外,采用“8”字形進行連接,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
2.原橋拆除思路巧。采取邊建邊拆的思路,創造性提出“舊橋建新拱,新拱拆舊橋”的思路,最大限度減少對周圍環境的破壞和影響。
3.新橋建設過程巧。采用“廢料再利用”和“污水搜集處理循環系統”等環保技術,最大限度減少新橋減少過程中對生態環境的污染破壞。
二、根據“給定資料2”談談為什么“有村民說,窯洞修復的過程,也是他們從旁觀者變成參與者再到傳承者的過程”。(15分)
要求:分析全面,條理清晰,不超過250字。
【參考答案】
1.旁觀者體現在:村民原來認為窯洞修復沒有必要,使用廢棄材料費時費工,且修復好后還是和以前一樣,不理解為什么要修復。
2.參與者體現在:通過邀請村民代表開會,協商共議,舉辦影像展等,讓村民認識窯洞建筑的歷史文化價值,認同原本的風格,解決觀念認同問題;村民觀念從否定到支持轉變后,積極參與捐獻舊材料;村民發起義務勞動,用實際行動支持窯洞修復項目;④村民通過實際行動影響工匠師傅,讓他們了解窯洞的歷史文化價值及自身的勞動價值。
3.傳承者體現在:窯洞修復好后,能更好傳承延續歷史文化血脈,承載鄉愁,還通過打造文化教育基地,傳承紅色精神。
三、假如你是J市的歷史專家葉教授,請你根據“給定資料3”,起草一份《關于加強鳳凰河流域文化建設的建議》。(20分)
要求:(1)意義全面,問題精準,措施可行;(2)層次分明,邏輯清晰,表述準確;(3)不超過400字。
【參考答案】
關于加強鳳凰河流域文化建設的建議
一、建議意義:加強鳳凰河流域文化建設能傳承保護鳳凰河流域的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促進文化交流、文明傳播,促進兩岸經濟文化發展。
二、存在問題:
1.曾經多河段干涸,生態系統嚴重退化,資源性缺水嚴重;
2.沿岸各省及市縣對河流保護開發情況不同,不能實現整體協同推進;
3.原有的機制體制局限性強,缺乏系統性和戰略性,不能實現對鳳凰河流域的整體科學保護。
三、建設措施:
1.各級政府部門要加大對河流流域整治力度,壘壩穩固河槽、關停污染企業,綠化環境;
2.成立領導小組,明確目標使命,制定工作要點,加強溝通協調,嚴格監督監管,破除跨省域協調難問題,出臺專業規劃方案等;
3.加強對鳳凰河文化的宣傳與弘揚,提煉核心內容,精神內核,對鳳凰河文化內涵進行深入挖掘;
4.利用沿岸的歷史遺跡、紅色文化等資源進行開發,大力發展文化旅游;
5.開發“鳳河游”App,讓游客沉浸式體驗虛擬與現實的數字鳳凰河景觀。
四、"給定資料5"中,調研組擬向樂原市政府匯報調研情況。匯報的重點是如何借鑒"給定資料4"中,N市和M市的經驗,促進新遠眼鏡公司的合作以及樂原市相關產業的發展。請你為調研組草擬匯報的主要內容。(20分)
【參考答案】
一、新遠眼鏡公司合作建議:
1.發揮樂原市現有的物流、土地及水電等生產要素的成本優勢,可利用返租的方式引入新遠眼鏡公司;
2.利用現有的電鍍產業園項目優勢,發揮產業的配套優勢,上下游企業聚集優勢等,降本增效,將潛在優勢轉化成產業優勢,吸引新遠眼鏡公司前來投資;
3.加大人才培力度養,加強基礎性技術人才的培訓,完善回鄉人才優惠政策,發揮人才優勢;
4.打造"眼鏡小鎮",謀劃布局人工智能視覺科技領域的延伸關聯產業,構建高端特色產業,全面做好企業各項服務保障工作。
二、樂原市產業的合作建議:
1.抓住電子信息產業重組機遇,培育樂原市電子信息產,進行產業的承接、轉型和創新升級;
2.不斷加強創新能力,研發能力的培育,打造實驗室經濟,引導企業建立研發機構,提升企業內生動力,推動國區智能化改造;
3.利用現有的產業優勢,資源優勢,如閑置廠房,土地等資源,整合利用,及延長產業鏈條,提升產品附加值等;
4.大力發展綠色經濟,利用好現有綠色經濟發展相關政策,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5.成立由主要領導組成的工作小組,提升政府服務意識,和服務水平,創新政企合作機制等,營造良好的政商環境。
五、大河奔騰不息,在流動中煥發生機,縱橫交錯的橋梁路網,構成經濟發展的動脈,不斷產生發展機遇;產業通過轉型升級,進發出新活力,不斷產生新的動能……請你參考給定資料,聯系實際,自選角度,以"流動與創新"為題目,寫一篇文章。(35分)
要求:(1)觀點明確,見解深刻;(2)參考給定資料,但不必拘泥于給定資料;(3)思路清晰,語言流暢;(4)字數1000-1200字。
【參考思路】
標題:流動與創新
總論點:社會發展,是因為信息要素的不斷流動,及各領域的持續創新驅動,因為流動,創新有驅動力,因為創新,流動才有價值意義,二者構成社會演化發展的基本形態。
分論點:流動,永不停息。
分論點:創新,始終在進行,或悄無聲息,或驚天動地。
分論點:流動為創新注力,創新彰顯流動的魅力,在古與今的時間維度中,歷史畫卷在流動與創新中展開。